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在于能否留住活人,更在能否于留住死人。 --- by 我自己
墓地也是旅游景点?
法兰西有两处被称为“思想和精神的圣地”、“法兰西的民族之魂”、“法国真正的象征”的le cimetière(墓地),一处是对法国历史和精神有着重大影响的72贤人栖息之所的法兰西圣殿——先贤祠。
另一处就是巴黎拉雪兹神甫公墓(Lachaise Cemetery,法语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
巴黎人民和游客为什么对墓室墓地有这么大的兴趣?
先贤祠在巴黎诸多的名胜中知名度绝对不亚于其他旅游景点,作为游客必然趋之若鹜,而拜访拉雪兹神甫公墓则纯粹是被《lonely planet》的介绍所吸引,LP上说这里是世界上访客最多的墓地。墓地也可以作为旅游景点?还是游客最多的?是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这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
深入了解后才知道作曲家肖邦、剧作家莫里哀、诗人阿波利奈尔、作家巴尔扎克、演员伊夫·蒙当、画家毕加索、修拉、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等等这么多声名显赫的名人都埋葬于这个公墓,我决定必须要去看看。
公墓的名字来源于路易十四的虔悔神父,从1786年开始巴黎市内不许设立墓地,因为当时市内的墓地导致疾病的传染。因此在当时的市外设立了数个新的公墓来取代过去市内的公墓。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治下的巴黎市买下了这个地方,将它改建为公墓。
拉雪兹神父公墓开设后由于它离当时的市区区比较远,因此很少有人愿意用它。为了改变这个情况,市政府采取了一个大的宣传运动。1804年让·德·拉封丹和莫里哀的遗体在一次盛大仪式中被改葬到拉雪兹神父公墓。1817年彼得·阿伯拉和爱洛依丝的墓也在盛大仪式中被迁到这里。这个宣传运动获得了其希望达到的效果。许多人希望与著名的市民葬在一起。历史纪录表明在数年内拉雪兹神父公墓的永久墓葬就从十多个增加到了3.3万个。今天这里葬有30多万人。
该怎么去?
图:拉雪兹公墓在我的巴黎市内游览计划中的相对位置。
从巴黎乡下进一趟城比较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对全天行程周密计划,下面我当天的安排,你们感受一下:
5月16日行程: 1.董氏早餐 城铁Gare de lyon-6号nation-换乘 地铁2号-Belleville 吃豆浆油条 2. 拉雪兹公墓 地铁2号到Philippe Auguste出站--公墓正门100M 游览至下午3点 3.陈氏中超 地铁2号-Nation 换乘 6号-Place d'italie-换乘7号-Porte d'ivry 买老干妈 3.买饺子 饺子帝国或山东小馆 地铁7号-place d' italle 换乘 5号- Campo Formio 4. 回程 地铁5号Champo Formio- Bastille 换乘 1号-Gare de lyon- 城铁
与伟人同行
2015年5月16日,不是青年的我拿着8欧元的地铁周末青年打折票(Ticket Jeunes Weekend)向拉雪兹神甫公墓进发了。坐地铁2号线在Philippe Auguste站下车,走出地铁站直走在一个十字路口右转,大约不到100m就到了,这里是墓地的正门。
拉雪兹神父公墓太大了,如何才能找到那些名人的墓地呢?
从南边的大门进入墓园,早就做好功课的我并没有在门口购买1.5欧元的地图。而是跟着穷游网的指引来到保护办公室索要免费提供标明名人墓碑位置的地图。带着在办公室得到的免费地图,顺带打开早已标注好想要拜谒的名人位置的谷歌地图,我向墓园深处进发了。
官方网站也提供了名人位置的检索。我的游览方向是自东向西逆时针走动。
拉雪兹神父公墓除了那些令人觉得阴森恐怖的墓碑之外,这里还是一个不错的园林。公墓内绿树成荫,路两侧修葺整齐的鲜花盎然盛开,走在铺满落叶的公墓内可以体验另外一种安静。
第一位:肖邦,波兰,作曲家 ,11区, 墓碑铭文:Chopin Frederic 1810─1849
他的天才同任何被他承袭的大师一样广阔、全面和精深;从性格上来说,比巴赫更精致,比贝多芬更有力,比韦伯更有戏剧性。他集三者于一身,然而他还是他,在挖掘情趣的时候比他们更微妙,在表现宏伟壮丽时更朴实无华,在倾诉悲痛时更能催人泪下...----乔治 桑
名人墓大都十分简朴,波兰著名音乐家“钢琴诗人”肖邦的墓坐就落在一个小坡上。但这一定是游人瞻仰最多的地方,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哪一个墓地前有如此多的鲜花。三级台阶上摆满了玫瑰、百合、雏菊、康乃馨。年轻的音乐家的墓碑前方刻着他的侧面头像浮雕,下面是他的名字和生辰,上方则是是一座裹着轻纱,披散着秀发,悲戚地垂头低吟的缪斯雕塑,女神的手中插着一枝来凭吊肖邦的人送的红玫瑰,在他的墓地前面,令人禁不住在缅怀这位音乐家的身世和那些耳熟能详的乐曲,他那些才华横溢的钢琴奏鸣曲,他的敏感、细腻、丰富又强烈的诗意……一群女孩围在肖邦的墓旁拍照。肖邦死时才39岁,在这些少女心中,他永远是那么年轻。
1831年,肖邦来到法国定居。后来,他结识了比自己大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甜蜜的爱情给肖邦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灵感。1847年,两人关系破裂后,肖邦因心情忧郁,创作力衰退。1849年,年仅39岁的肖邦因肺病在巴黎逝世。
第二位:欧仁·鲍狄埃,法国,作曲家,墓碑铭文:Eugène Edine Pottier 1816-1887
图:欧仁·鲍狄埃之墓
地图上的介绍很简单:革命者。
欧仁·鲍狄埃是法国的革命家,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国际歌》的词作者。
攻略说墓地在95区,是我唯一想看而没能找到的一座墓地。根据穷游的介绍,墓碑很特别,是一本打开的书,书页的左边刻着他的生辰(1816-1887),右边是国际歌的歌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狄埃的墓碑底座是一整块长方形花岗石,整座墓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朴实无华中透出革命者的刚毅。
第三位:莫里哀,法国,喜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墓碑铭文 :J.B.Poquelin Moliere 1622-1673
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歌德 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法兰西学院
图:拉封丹和莫里哀之墓
他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还是是法国古典主义(Le Classicisme)文学,以及欧洲文艺复兴(La Renaissance)运动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品《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
他就是法国最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虽然由于他的一部喜剧严重冒犯了神职人员,导致了教廷的反对,他仍旧葬在了宗教墓地,不过葬礼是在夜晚持火炬举行的。
后事为了纪念他,自1996年起,法国文化部规定:将每年4月作为莫里哀戏剧月,全国各地上演莫里哀的名作。2011年,是该活动创立15周年,在法国里昂该戏剧周举办的尤其盛大,主要的演出作品包括《无病呻吟》、《伪君子》、等莫里哀最出名的几出作品。有很多场次是免费的。
第五位:伊迪丝·琵雅芙,法国,歌手,墓碑铭文:Famille Gassion-Piaf
知道她是因为2007年上映的电影《玫瑰人生》, 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 主演,“Chanson”也成为我学会的为数不多的法语单词之一。
伊迪丝·琵雅芙(Edith Piaf,1915年12月19日——1963年10月11日),或译作埃迪特·皮亚芙,是法国最著名也是最受爱戴的女歌手之一。
她的作品多是其悲剧一生的写照,最著名的歌曲包括《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1945年)《爱的礼赞》(Hymne à L’Amour,1949年)、《我的老爷》(Milord,1959年)和《我无怨无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1960年)。中年以后,琵雅芙因为车祸的伤害,染上注射吗啡止痛和酗酒。
图:电影《玫瑰人生》海报,主演玛丽昂·歌迪亚凭借扮演Piaf获得8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1963年10月11日,琵雅芙因肝癌死于格拉斯,终年48岁。法兰西共和国为她举行了国葬,使她成为国家的标志。法国人亲切地称伊迪丝·琵雅芙为“小姑娘”(La Môme, Piaf 意思是麻雀,所以有人叫她小云雀),
第六位:格特鲁德·斯泰因 Gertrude Stein 美国 作家
侨居法国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年-1946年,“一战”后美国形成的以海明威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其名即来自于斯泰因
第七位:王尔德 Oscar Wilde 英国 作家 墓碑铭文: Here lies the best man who ever lived 这里住着这个世界上曾经最好的那个男人
图:王尔德
1998年,英国人总算原谅了王尔德,在伦敦的王尔德纪念碑上,他们选了这一句:“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在童话领域的地位不亚于安徒生。他的童话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童话”,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感人的童话”。在他的每部作品中,几乎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据说王尔德在给儿子诵读自己的作品时,也会因此感动得潸然泪下。(《王子与玫瑰》扉页)
才女林徽因非常喜爱他的童话,亲自翻译了他的作品节选集《夜莺与玫瑰》。
王尔德对英国社会的市侩哲学和虚伪道德深恶痛绝,他要用艺术的“美”来同鄙俗现实中的“丑”相对抗。他认为美高于一切,艺术高于生活,艺术的美与价值不存在于生活与自然之中,艺术应该超脱人生。
女性们热爱他不仅仅因为他是天才作家,更因为他用最纯真美好的感情去抗击最丑恶不堪的世俗。
拒斥艺术的堕落,捍卫艺术的纯洁性和独立性,女人是感性浪漫的动物,热爱诗人,热爱诗人小男孩般纯净的内心,出于母性本能想要守护。而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女孩,诗人唤醒了她。王尔德的童话做到了这样矛盾的统一。
因为同性恋倾向,他生前曾饱受唾弃,甚至坐过牢,最终客死异乡。据维基百科的介绍,坟墓上的鸟翼人身雕像是根据他的诗集斯芬克斯的意向雕刻而成。
正如Wilde名字那绝伦的翻译:心太羁,既谐音其名,又暗示了这位艺术家那短暂却传奇不羁的一生。惊鸿一瞥太短暂,而王尔德的光辉却将像墓上的吻痕,虽历经风雨慢慢淡化,却总不能阻止世人对他的爱前赴后继。沉沉不变,历久弥新。
第七位:普鲁斯特 Marcel Proust 法国 小说家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Marcel Proust)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他把自己的思想乃至生命中最好的部分,都倾注在《追忆逝水年华》中。《追忆似水年华》,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将高度敏感性与高度精神性融为一体,表现出小说创作的新观念和新技巧,突破了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呈现了一个由感官展开的色彩斑斓的世界。
第八位: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Guillaume Apollinaire 法国 剧作家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1880年8月26日-1918年11月9日),法国诗人,剧作家,艺术评论家。其诗歌和戏剧在表达形式上多有创新,被认为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之一。
第九位:巴尔扎克 Honoré·de Balzac 法国 小说家
在他逝世时,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图:巴尔扎克之墓
1883年,法国文学家协会为纪念巴尔扎克对法国文学所作出的丰功伟绩,也为感谢他为保护文学创作者的权利和为促成建立文学家协会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决定出资为他雕刻一尊纪念像。第一位雕刻家未能完成任务于1891年谢世.后来罗丹被选定继承这一重任。在长达7年的工作中,罗丹多次改变自己的构思,最后决定了一种他认为最能表现巴尔扎克特点的神态:翘首天空,发丝散乱,身体被宽大的睡袍裹住略向后倾。
图:奥古斯特·罗丹 作品 巴尔扎克
第十位:乔治·比才 Georges Bizet 1838-1875 法国 作曲家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然而《卡门》首演失败,神童著称的比才,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三个月后逝世。但巧的是,卡门后来重演,从此成为世界歌剧之一,当日就是比才出殡的日子。
圣桑、柴科夫斯基、德彪西等人都给予该剧很高的评价。尼采甚至以此部歌剧来对瓦格纳的作品进行抨击。后来的事实验证了他们的预见,《卡门》成为最著名的歌剧作品之一,也是歌剧史上演出最多的作品。
第十一位:梯也尔 Adol-phe Thiers 1797—1877 法国 政治家
当时法国的报纸报道这次屠杀的情景时写道:“一条血渠从一个兵营注入塞纳河,几百公尺的河水都被污染,呈现一道狭长的血流。”大屠杀整整延续了一个多月。3万多巴黎公社分子被有秩序的屠杀。连同在公社保卫战中英勇牺牲者在内,被杀害、流放、监禁的巴黎公社成员达十万人之多。
路易-阿道夫·梯也尔,法国政治家、历史学家,奥尔良党人。
这个墓的主人并不是伟人。1871年—1873年,梯也尔担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首任总统,在梯也尔的政治生涯中,他留给各国人民最深的印象是,充当了残酷镇压巴黎公社的罪魁祸首。
图:梯也尔墓地的位置位于公墓中心
梯也尔的墓在对着公墓大门的高坡上,居于拉雪兹公墓的中心位置。与这个在法国19 世纪的政治舞台上曾显赫到极点的人物相称,这座墓建得特别巍峨高大,气派十足。它是一幢罗马式的殿堂,高达十几米,正面有巨大的圆形石柱,黑色的雕花大门紧闭,门前还有铁栏杆围护,气象森严。不过,这并不能挡住游人的愤怒与唾弃。
这个双手沾满了公社社员鲜血的刽子手的阴宅大门上,赫然写着这样几个字:“公社万岁!”
第十二位:公社战士墙
巴黎公社社员墙(法语:Mur des Fédérés)也位于拉雪兹神父公墓内,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的最后147名社员在这里被杀。
拉雪兹神父公墓东北角有一处建筑,虽非墓碑,却吸引了众多的人来此凭吊,这就是无产阶级英勇斗争的一个举世闻名的遗址——“公社战士墙”。
1871年5月20日,梯也尔纠集凡尔赛反动军队向巴黎公社发起总进攻,28 日开始包围巴黎公社保卫者的最后据点——拉雪兹公墓。公社战士同反动军队浴血搏杀,终因众寡悬殊,最后一批公社战士被逼到墓园东北角的夏洛纳墙下,仅存的147名战士,在“公社万岁”的高呼声中,全部殉难。5月20~28日,在历史上遂被称为“5月流血周”,这面长近20米的围墙从此被称为“公社战士墙”。
1908 年5月21日,来自法国各地的革命群众,在这面赭色方石砌成、上盖瓦顶的墙上镶嵌了一块白色大理石碑,上面用法文镌刻着金色的大字:
“献给公社的死难者,1871 年5 月21 日至28 日。”
这块纪念碑从此成了公社战士墙的标志。
结语:
拉雪兹神父公墓有那么多世界级的文化名人在这里栖息,这让人不得不想到,城市是否国际化,不但要看外国活人来不来、住不住,还要看外国人死后的灵魂留不留。可是这样的城市,现在的世界上已不多了。好多世纪以来,巴黎一直保持着“有容乃大”的风度。它能够让外国人生前死后都喜欢留在这里。怀才不遇的艺术家、退休的好莱坞明星、愤世嫉俗的不同政见者、政变中下台的政客,无不想到了巴黎。
过去中国有一句话:一个人的出生是不能选择的,但他的未来是可以选择的。换句话说:一个人生在什么城市是偶然的,但葬在什么城市是可以选择的。世界上有许多外国人,选择葬在巴黎。选择了巴黎,就选择了自由的生活。这是巴黎的意义,拉雪兹神父公墓的意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