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开始-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达到近代古典吉他音乐最高峰的西班牙吉他大师弗朗西斯科·塔雷加,兼有作曲与演奏的秉赋。他的作品多达四百首以上,其中不乏经典之作,《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更是一首吉它世界中的“名曲之名曲”。

格拉纳达

格拉纳达(西班牙语:Granada,阿拉伯语:غرناطة)现在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内格拉纳达省的省会,位于内华达山山麓,达若河和赫尼尔河汇合处,海拔738米。根据2003年人口统计,市内人口为237,663人,整个市区人口450,439,在西班牙王国排名第13位。大约3.3%的人口没有西班牙国籍,其中31%来自南美洲。

格拉纳达是我西班牙之行的最后一站。从赛维利亚坐6个多小时火车去到这个几乎没有什么中国游客的小城,就是为了去看西班牙最热门的景点之一-阿尔罕布拉宫。

格拉纳达老城山顶上的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唯一幸存的伊斯兰宫殿,也是摩尔式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在西方人眼里,阿尔罕布拉是浪漫的代表,激发了很多艺术家的灵感。最著名的是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游记随笔《阿尔罕布拉的传奇》,和西班牙作曲家佛朗西斯科·塔雷加的吉他名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西方媒体评选世界上最美的十大宫殿,阿尔罕布拉宫通常都会在前三名里。三甲中的另外两个往往是北京故宫和拉萨的布达拉宫,凡尔赛宫、白金汉宫均在其后。

看摩尔人的宫殿前,先说说摩尔人。“摩尔人”是欧洲人对中世纪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的统称,其中有阿拉伯人,也有信了伊斯兰教的北非土著柏柏尔人。摩尔人征服西班牙以后,独立的穆斯林酋长国相继建立。同时,北方几个弱小的基督教国家在宗教势力支持下,展开了对半岛长达700多年的“收复失地运动”。

收复失地运动(Reconquista)是公元718至1492年间,位于西欧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基督教各国逐渐战胜南部穆斯林摩尔人政 权的运动。史学家以公元718年,倭马亚阿拉伯征服西哥特王国,以及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建国为收复失地运动的开端,以1492年格拉纳达的陷落为终。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中,Reconquista一词有“重新征服”的意思。

伊比利亚的中世纪史便在基督徒和穆斯林南北对峙中度过。直到1139年,阿方索·恩里克斯战胜了穆拉比特王朝军,乘机策动独立,自封为葡萄牙君主阿方索一世。1147年,阿方索一世攻陷穆拉比特王朝统治下的里斯本,形成了版图逐渐扩大的葡萄牙王国。

1198年,英诺森三世当选为罗马教皇。以弘扬罗马天主教的威信和击退伊斯兰势力为目标的英诺森三世,开始向基督教各国号召,停止彼此的斗争,开始向伊斯兰势力作出抗衡。结果,形成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以阿方索八世为首的基督教联军、来自中欧的十字军骑士以及葡萄牙及莱昂王国的军队开始向伊比利亚半岛集结,阿方索的军势迅速增加。

图:收复失地运动

1236年6月29日,科尔多瓦城,被卡斯蒂利亚国王(西班牙历史上的一个王国)圣费尔南多“光复”。1243年初,穆尔西亚被卡斯蒂利亚压制,直至夏季攻势,卡斯蒂利亚已经攻取卡塔赫纳、洛尔卡等地。另一方面,1238年瓦伦西亚被阿拉贡王国(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向法兰西臣属的王国 )的哈梅一世攻下,自此在西班牙的帝国系统里稳定了下来。1246年,卡斯蒂利亚围攻塞维利亚。塞维利亚经过了两年的苦守后,终于在1248年11月23日开启城门,正式投降。控制了塞维利亚后,卡斯蒂利亚军大举南侵,至1251年已到达直布罗陀海峡一带。在此时,除了位于格拉纳达,西班牙最后一个由穆斯林建立的奈斯尔王朝外,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势力已经退却。格拉纳达王国是摩尔人在半岛上最后的堡垒。

图:阿尔罕布拉的最后一夜

1469年,卡斯蒂利亚公主伊莎贝拉(后为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王子斐迪南(后为斐迪南二世)成婚。1492年,基督教夫妻双王伊莎贝拉和费迪南德联手,拿下格拉纳达,漫长的收复失地运动正式落下帷幕。

图:收复格拉纳达

1492年1月6日,格拉纳达陷落,奈斯尔王朝末代苏丹向西班牙国王斐迪南、王后伊莎贝拉投降。收复失地运动宣告结束。

图:1492年8月2日哥伦布告别伊莎贝拉

完成复国大业之后,伊莎贝拉女王心情大好,资助哥伦布探寻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误打误撞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为西班牙带回黄金财富无数,由此开始了百年强盛的帝国时期。

阿尔罕布拉宫

西班牙统一之后,基督教君主极端排斥异教,迫害驱逐犹太人、摩尔人,当时有几十万人逃离西班牙。但是伊莎贝拉对摩尔式宫殿却钟爱无比。建都格拉纳达后,她没有为自己兴建皇宫,而是直接搬进阿尔罕布拉。如果不是她,这座唯一保留至今的中世纪伊斯兰宫殿,也许早已不复存在。不过,后代的西班牙王室嫌格拉纳达地处偏远,又搬回了北部,最后定都马德里。

迁都之后,这个宫殿被废弃遗忘,建筑材料被偷走,庭院里长满荒草,甚至成为流浪汉的居所。直到1929年,美国外交官、作家华盛顿·欧文游历格拉纳达,在这座衰败而璀璨的王宫里住了3个月,并写下《阿尔罕布拉的传奇》,这座神秘的伊斯兰宫殿才被世人记起,重新恢复当初的美丽。

今天西班牙政府很重视对阿尔罕布拉的保护,参观主体内宫需要预定好时间,每半小时放300人进去。如果你买了10点的门票,就只能在10点-10点半这个时段进入,进门之后待多久倒没有限制。门票可以在网上预购,最多可提前3个月。作为世界级的名胜、西班牙最热门的景点,它的参观人数限定是相当低的,更何况西班牙本身就是旅游热点。所以大家要是准备去,一定要提前几周预订门票,当天买票几乎不可能。

排队的地方风景极佳,对面山坡是传统的穆斯林聚居区Albayzin(阿尔拜辛区)。远处山上的古城墙清晰可见。

站在阿尔罕布拉宫看对面山头的阿尔拜辛区。这下看的非常明白,格拉纳达城位于尼华达山脉脚下的两个丘陵之上,其间有吉尼尔河和达罗河流过。在河两边的小山顶上分别有阿尔罕布拉和阿尔贝拜辛两个要塞。

在阿尔罕布拉要塞之下,是一片开阔地,一直延伸到城外。城市的四周都有砖质护城墙,城墙上设有许多碉堡,并以火力控制着城墙内外。全城有二十多万人口,还有一些马拉加等地的败军残部也退守这里,并决心死守到底,因此,格拉纳达城的防御基础可以说是相当雄厚的。从1490年春天开始,菲迪南指挥部队着手毁坏城西的肥沃平原,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深秋。西班牙军队将格拉纳达城外围的二十四个小市镇以及许多村落夷为平地,将所有粮食和牲畜一扫而光,这样,就等于完全断绝了格拉纳达城的物资供应。1491年4月,菲迪南率领八万人前出到护城墙下,扎营结寨,决心长期围困,实现作战计划的最终目的。此情此景,格拉纳达人的命运看来实在不妙,无非是城被攻陷或者饿死、困死,两者必居其一。守城的巴布地尔要求议和。此为何人?格拉纳达国王的侄子。10月5日,双方达成协议,休战七十天,并开始谈判。一个半月过去了,11月25日,双方达成第二个协议,内容是:格拉纳达城在六十天内自动投降,并交出全部武装和要塞,但菲迪南允许保留其财产、法律、宗教和风俗习惯,并由格拉纳达的官吏统治该城,而这些官吏要接受西班牙国王委派的总督节制。

1492年1月2日,格拉纳达城投降。巴布地尔亲自向西班牙国王菲迪南献上城门的钥匙,此时,城门洞开,菲迪南手持巨型银质十字架,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格拉纳达城。

“阿尔罕布拉”Alhambra在阿拉伯语是红色宫殿的意思,从外面看朴实无华,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红砖建筑,但是走进去以后,美轮美奂,确是惊人。石膏雕花、瓷砖拼图如挂毯一般铺满整个墙面,掐丝窗棱、大理石地面样样都那么美丽。

宫殿中的“桃金娘中庭(Patio de los Arrayanes)”是一处引人注目的大庭院,也是阿尔罕布拉宫最为重要的外交和政治活动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其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喷泉。在水池旁侧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这也是该中庭名称的渊源。桃金娘中庭的庭院,宛如沙漠绿洲。想象在寂静的夜晚,月影倒映在水中,会不会有华盛顿·欧文描述的魔幻感觉“神秘公主的白色手臂在向我召唤,漆黑的眼睛在窗棂后闪烁。。。”

通过桃金娘中庭东侧,可以来到狮子中庭,狮子中庭(Patio delos Leones)是奈斯尔皇宫最精美华丽的庭院,也是阿尔罕布拉宫的标志。列柱支撑起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从柱间向中庭看去,其中心处有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托起一个大喷泉,它们结合中心处的喷泉布局成环状。

由于《古兰经》禁止采用动物或人的形象来作为装饰物,所以在阿拉伯艺术中,这种用狮子雕像来支承喷泉的做法是很令人称奇的,可将其理解为君权和胜利的象征,而这里的狮子雕像的形态还会让人回想起古代波斯雕刻家的作品。12头石狮子原本有时钟的功能,每个小时有一只狮子喷水。据说基督教征服者来了以后,曾把喷泉拆开想看个究竟,结果再也无法恢复原来的功能,现在是12头狮子一齐喷水。

狮子中庭是一个经典的阿拉伯式庭院,由两条水渠将其分成四部分。水从石狮的口中流出,经由这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庭的四个走廊。

图:当初的色彩早已残缺剥落,却不掩它的华丽

走廊由124根棕榈树般的柱子架设,拱门及走廊顶棚上的拼花图案尺度适宜,且相当精美:其拱门由石头雕刻而成,做工精细、考究、错综复杂,同样,走廊顶棚也表现出当时极其精湛的木工手艺。由于柱身较为纤细,常常将四根立柱组合在一起,这样,既满足了支撑结构的需求,又增添了庭院建筑的层次感,使空间更为丰富、细腻。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放松精神和转换个人心态。在狮庭,同样可以看到与中世纪修道院相似的回廊。它按照黄金分割比加以划分和组织,其全部的比例及尺度都相当经典。所以,这种水景体系既有制冷作用,又具有装饰性。

阿宾色拉宫(Hall of the Abencerrajes),国王的客厅。星形蜂巢状屋顶让人过目难忘。

两姐妹宫,瓷砖和雕花没有一件不精致。阿拉伯人把方形的瓷砖切成小块,拼接出如万花筒一般千变万化的图案。

站在城堡上,整个格拉纳达老城尽在眼底。宏大的格拉纳达大教堂在闹市之中,被各种建筑团团围住,只有在山上才能看到它的全貌。

远处是熠熠闪光的尼华达山脉。

传说中的阿尔罕布拉的故事是这样结束的:1492年1月2日,格拉纳达王国的末代君王Boabdil被迫投降,交出城门的钥匙远走非洲。在下山的路上不断回头,望着这座美丽的宫殿失声哭泣。他那奋战一生、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在一旁,说出那句流传千古的绝情话,“你倒是该像女人一样哭泣,哭的是没能像男人那般战斗。”从此,这座山就被称为摩尔人最后的叹息地。

阿尔罕布拉也是我最爱的游戏《文明6》中的奇观建筑:

游戏中建造后产出:满意度(娱乐)+2、陆军统帅点数+2

阿尔拜辛区

从阿尔罕布拉出来,往山坡的方向走去,就是格拉纳达著名的阿尔拜辛区(Albayzín)。

当初为了让格拉纳达早日投降,伊莎贝拉女王曾经答应摩尔人保留伊斯兰教信仰的自由,大多数摩尔人仍然保持着绿教信仰,这对西班牙国家安全是一种极大的隐患,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成立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甄别那些隐藏的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到了伊莎贝拉女王的曾外孙菲利普二世统治时期,在1568年摩尔人终于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最终被西班牙人镇压下去。从此,西班牙人彻底丧失了对摩尔人的容忍,开始了对摩尔人的大规模驱逐。经过1570年、1584年、1610年三次大驱逐以及相应的火刑和屠杀。摩尔人终于被西班牙彻底驱逐和消灭。在西班牙全面光复后的一百多年后,西班牙才最终彻底清除了绿教对西班牙的影响。

如今幸存下来的摩尔人依然居住在阿尔拜辛区。与山下富裕的白人区不同,这里的生活是狭小局促的。

这是格拉纳达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至今保留着中世纪留下来的摩尔人生活的狭窄街道与他们特色的建筑。

类似的一幕在托雷多也可以看到,西班牙光复后的去伊斯兰化,仅仅磨平了清真寺,但摩尔人留下的街道,民居,还是相对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阿尔拜辛的街道是蜿蜒的,是曲折的,更是容易迷路的,这时候,手机网络很重要,因为他可以保证万能又可爱的谷歌地图随时可以帮助你找到去尼古拉斯教堂和接下来回家的路。

着走着,山对面的阿尔罕布拉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在你面前。格拉纳达的地形就是这么有趣,以格拉纳达主教堂从起点,就好似蝴蝶的身体,而阿尔汉布拉宫和阿尔拜辛区则像蝴蝶优美的双翼,展翅飞翔起来,于是,这两扇美丽的翅膀,在1984年共同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迷宫般的阿尔拜辛区走着看着,一路上欣赏着风景,体味着历史的变迁,凭着天生的方向感和谷歌地图的大力帮助,圣尼古拉斯教堂,也就是阿尔拜辛区的制高点,到了你就胜利了。

很难想象世界上会有另外一处土地,像欧洲这样有故事,有内涵,又被上帝如此的喜爱与热爱,否则,又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景色?恢弘的建筑?和中国人梦寐以求的蓝天?